【以赛促学 以赛促练 以赛促进】竞技显身手,赛场练精兵!汝城县中医医院急救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2021-12-14 13:28:39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何慧 | 作者:朱孝勇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急救专业技术水平和质量,实现岗位练兵、全员参与,进一步激发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2021年12月13日由汝城县总工会主办、汝城县卫生健康系统工会联合会协办、汝城县中医医院工会委员会承办的“汝城县中医医院2021年院前急救暨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技能大练兵、大比武竞赛在该院篮球场举行。

当天8:50,该院举行了简短的开赛仪式,汝城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祝红飞,汝城县卫生健康系统口党委副书记袁润清,汝城县卫生健康系统工会联合会主席朱海燕,汝城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晓英,汝城县中医医院工会委员会主席陈翠香出席并讲话。仪式由汝城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何涌波主持。

何涌波表示,此次竞赛不仅是对医院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同时也将促进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并表示将通过举办更多的此类活动,引导全体医护人员,岗位成才、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更好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朱晓英表示,此次竞赛本着以练促学、以赛促练的宗旨,意在全面提升突发事件急救实战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袁润清表示,举办技能比武竞赛,对进一步加强县内急救队伍建设,提高县内医护人员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反应能力,增强灾难救援的应急能力,规范急救工作流程及急救操作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进一步推动急救在群众中的宣传普及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祝红飞表示,举办此次活动,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助推健康汝城建设的重要措施,目的是通过举办比赛,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学理论、练技能的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提升医疗急救技能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同时,他强调全民急救科普事业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第一目击者”的价值,希望所有医护人员继续提升急救水平,将“第一目击者”理念发扬光大。

据悉,此次竞赛包括理论知识考试竞赛以及急救技能操作比武。理论知识考试竞赛内容包括医疗急救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急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技等;急救技能比武包括现场急救伤员分类、徒手心肺复苏、AED、创伤四项(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技术操作。

该院急诊科、ICU、内一科、针灸推拿康复科、骨伤科、脊柱外科、妇产科等临床、医技科室组成14个参赛组,共84名参赛选手同场竞技。

9:30分,比赛正式开始。该院急诊科接到电话报警:某路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大约有5-6人受伤,请求出诊支援。接到报警后,急诊科一方面立即指派2辆救护车6名急救人员赶赴现场,一方面上报科主任、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分管院长等,同时启动《汝城县中医医院医疗卫生救援保障工作应急预案》,各相关科室紧急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人员力量全部集结到位。

院前急救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有序地投入到抢救中。

现场发现一名重伤者已死亡,给予黑色标识。

“这位伤者颈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马上进行心肺复苏!”,现场发现了一名心脏骤停患者,给予红色标识,急救人员立马投入紧急抢救中,只见参赛选手首先将伤者平放在地上,双膝跪地,身体前倾,十指翘起,用左手掌根压在模拟人两乳连线的中间部位,按压胸部30次......经过现场心肺复苏处理后,伤者自主呼吸恢复。

“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下陷5—6厘米,按压频率是每分钟100—120次。然后轻轻压住病人额部、抬起下颌,打开呼吸通道,捏住鼻孔,做人工呼吸,每次1秒钟,连续做两次。按照这个程序做5个循环,按照30:2的比例进行按压抢救。”县中医医院呼吸内科参赛选手朱应兵如是说。

“别慌!我来给你包扎止血!”“别动,我来给你夹板固定!”现场还发现1名多发性创伤(头皮裂伤合并左胫腓骨骨折)伤者,1名肠外溢伤者和两名皮肤擦伤伤者,分别给予黄色和绿色标识,并分别给予外伤包扎头套固定、绷带夹板外固定等。

△现场抢救秩序有条不紊

现场处置后,现场指挥立即电话医院汇报现场情况,并开通绿色通道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置,使伤者得到及时救治。

比赛中,各位选手沉着冷静,他们以娴熟规范的操作和精湛高超的技术,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操作,通过默契地配合和熟练地操作,各参赛组均展现出了专业的急诊急救服务能力,充分展现出该院医护人员分秒必争、严谨扎实的精神风貌,赛况紧张,扣人心弦。

每组选手操作结束后,各位评委对各项操作步骤进行了严格评分,并加以指导和点评。

“此次急救技能大练兵、大比武竞赛中,现场救治、分级分区处理、转运伤员措施得当,这进一步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熟悉了应急预案,掌握了抢救程序及技能,对今后高效、迅速地抢救患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县中医医院分管副院长黄常旺表示。

经过为期一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获得竞赛一等奖,   急诊科勇夺竞赛二等奖,内一科,外科荣获竞赛三等奖。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我深深感到,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医德、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精湛的实践操作能力。此次急救技能比武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一次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机。通过比武,既展示我们一线医务工作者的风采、证明自身的价值。又让我们每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审视差距、不断进步。”县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科主任游明波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把已获得的荣誉作为新起点,时刻牢记尽最大努力为百姓健康提供优质服务”的神圣使命,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履职尽责,为患者的身心健康,作出我应有的更大贡献!”县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何春萌说。

“急救技能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对进一步加强急救队伍建设,规范急救工作流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全体医护人员把在竞赛中所展现出的高标准急救技术,复刻到每次生命的抢救中去,秉承尊重生命、严谨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好‘救死扶伤’的职责,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百姓身边的生命站、希望站,并通过本次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进,提高广大医护员工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县卫生健康系统工会联合会主席朱海燕表示。

“我们渴望有更多的全能的‘第一目击者’出现在发病与受伤的现场,能够采取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措施,为我们多争取一些时间,挽救病患和伤者的生命。”县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湖南省“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导师何群芳表示。

普及强化急救培训、提升急救互救意识刻不容缓。据了解,对猝死的抢救而言,时间就是生命,4分钟内抢救效果最好,但由于急救人员一般很难在黄金4分钟内赶到现场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国内的生存率不足1%,而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后,在发现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现场第一目击者可在第一时间利用AED对患者进行电除颤抢救,能够有效解决急救医务人员很难在4分钟赶到现场施救的难题。

“通过此次竞赛,不仅强化了医务人员急救技能训练,也规范了临床急救操作技术;对于不断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推动医院医疗、护理急救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进程,增强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能力,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的急救队伍以及为全县早日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技能,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晓英表示。

“我们将继续发挥组织作用,秉承救死扶伤精神,通过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平台,培养更多的骨干医师,同时深化优质服务,为广大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县中医医院工会主席陈翠香表示。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公众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工作的通知》及《湖南省健康救护条例》,增强公众现场救护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近年来,汝城县中医医院积极发展院前急救事业以及“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在人才引进、急救设施设备、急救技能水平以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地提升。

该院于2021年6月正式成为汝城县“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基地之一,配备了专业的师资队伍、培训场地、操作设备,在全院职工中掀起了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热潮,同时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的集中培训、科普讲座、社会宣传等活动,让更多百姓受益。

据悉,今年6月以来,该院共举办了12期“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培训班,本院职工共398人参加了培训学习,均获得湖南省紧急医学救援培训中心颁发的电子版“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志愿者资质合格证书”。同时,培训导师积极进学校、社区和乡村开展培训6次,近360人接受了培训。下阶段,医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开展多形式的急救技能比武活动,进一步推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五进”活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着力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意识,规范救护流程、提升急救水平和质量,积极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急救体系,让第一目击者队伍成为院前急救事业中重要的一环。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热点
政务要闻
专栏
我要报料

  下载APP